瓦衡奥果蔬配送网
瓦衡奥果蔬配送网

当前位置:

蔬菜加工厂视频(蔬菜工厂化生产视频)

发布时间:2025-03-15 19:48:56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15日电(记者苟立锋、丁磊)春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未来农业科技馆,看着各类蔬菜轨道、托盘有条不紊地转动运行,不禁感叹仿佛来到了一座田园风光与工业美感相得益彰的“蔬菜工厂”。

  在这里,记者将跟随科技馆负责人、高级农艺师闫冀一起体验一座农业科技馆是如何正常运行的。

  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未来农业科技馆,闫冀在查看蔬菜的长势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穿好工作服,拿起量杯、墒情监测仪、登记表等工具物品,体验从巡馆开始第一处巡检点是蔬菜工厂果菜区,这里是5000多平方米的水果西红柿种植区,“首先要看检测仪的数据情况。

”闫冀指着环境检测仪屏幕,仔细核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的合理区间

  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未来农业科技馆,闫冀查看智能化控制器。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未来农业科技馆,闫冀记录植物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整个科技馆要保持15到28摄氏度的区间,最重要的就是温度”闫冀一边看仪表盘一边告诉记者,尽管整座场馆已经实现了各类传感器的智能化控制,通过空调、湿帘等设备温度湿度能够实现随时调整,但人工巡查依旧不可或缺。

  除了观测室内各项环境数据,查看果蔬长势、指导修剪采摘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果菜区的西红柿采用无土栽培无限生长技术,结合滴箭及自动灌溉设备,实现果菜高产优质生产西红柿藤条被悬挂架垂直吊挂,每年从10月到次年7月均可生长采摘,每天可出产高品质水果西红柿300多公斤。

  这是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未来农业科技馆拍摄的自动灌溉设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像多余的侧枝、挂果我们都要处理掉”登上全自动液压采摘车,闫冀一边讲解一边熟练操作,与露天种植、大棚栽培等传统种菜模式不同,在未来农业科技馆,大多工作都是站立完成,很少有长时间弯腰、下蹲作业。

“这也是科技对人力的解放,能极大降低劳动强度”闫冀说

  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未来农业科技馆,工作人员在果菜区为西红柿掐枝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各类自动化机械设备加持下,不仅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作物生长环境也更加健康由于隔绝了自然环境影响,农作物受病虫害影响更少;按照作物生长所需供给营养,最大程度降低了农药使用,果蔬品质也大大提高,西红柿每公斤相较市场价格高出一倍多。

  离开果菜区,闫冀带领我们来到叶菜区,生菜、油菜、苋菜……各种绿色蔬菜色泽鲜艳,长势喜人,有的坐着“缆车”在空中轨道循环往复旋转运行,有的生长在管道中用水培方式栽种。

  这是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未来农业科技馆拍摄的叶菜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仿生螺旋种植、水动力种植、集装箱农业种植、自动往复式循环旋转架系统、移动式多层立体轨道栽培系统……”闫冀如数家珍,“这些栽培方式都是模拟作物的自然生长环境,保证均匀光照和水肥精准调控。

”  “根部整体呈白色,生菜长得很健康,营养液循环正常。”闫冀告诉记者,科技馆通过自动化、数据化和互动化的高效生产基本实现了智能环境控制、精准水肥管理和自动化种植与采收。

  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未来农业科技馆,闫冀查看蔬菜根部状态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部队服役16年的闫冀2010年转业投身设施农业,2022年从北京来到天山脚下成为这座农业科技馆的负责人。

“干一行爱一行,转业的时候我对农业可以说一窍不通,但是现在至少算个‘土专家’了”闫冀说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种出的高品质果蔬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地处祖国西北角,有着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新鲜蔬菜供应一度成为困扰新疆群众的一大难题。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一大批像闫冀一样的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让天山南北各族群众的“菜篮子”拎得更稳

  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未来农业科技馆,工作人员在运送刚采摘的西红柿。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未来农业科技馆,工作人员在包装刚采摘的西红柿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结束采访,从满眼绿色的未来农业科技馆推门而出,记者再次闯入冰雪世界,周遭依然是一片雪原,但春日暖阳普照。

上一篇:有机太阳能电池opv(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机理)
下一篇:猫咪可以吃的蔬菜有哪些(猫猫可以吃的蔬菜排名)